首页 心理健康教育 | Document Show

阅读排行 | Reading Ranking

“疫情防控”心理问答(一)

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    2022/11/25 16:05:13    1386

疫情期间,被动“宅”在寝室的同学们会有很多心理困扰,这里我们挑选了网络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心理困扰进行了解答,希望能够支持大家平安、顺利度过这场“战疫”,获得更多心理能量!

 一、本次新型冠状病毒需要积极心态,每天的疫情通报,感觉自己心里难过。

关注疫情通报能帮助我们了解现在社会整体的感染和救治情况,提示我们病情比较集中的区域和要注意的事情,对于这个部分保持了解是有必要的。关注媒体上疫情消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只关注有公信力的媒体发布的消息,如国家和当地卫生机构的官方媒体。因为现在媒体信息庞杂,有些信息不准确甚至严重失实,所以避免听信一些小道消息;

控制每天关注新闻的频率和时长,比如说控制在早、中、晚各一次,还可以给自己定个闹钟,不要连续刷屏;

可以进行积极行动,如记录三件好事,练习冥想等方法。此外,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每天有意按排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,作为一天的“小确幸”,每天晚上整理三件好事时也回顾一下今天的“小确幸”,再体会它带给自己的感受。

 二、三件好事练习的作用是写下的时候那种心流状态作用更大,还是后期提醒作用更大?

三件好事练习是指每天晚上花点时间想一想,记录下今天发生的三件好事,过程中重点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。

这个练习的作用其实有很多。如果你尝试做了这个练习,你就会发现,在写下好事的时候,我们心里感觉暖暖的,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快乐、感恩等积极情绪;如果你持续每天做这个练习,把好事写在专门的本子上积攒下来,在一个月、半年、甚至更久之后慢慢回来翻看它,仔细回味这些好事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每天有着这么多美好的小确幸和小回忆。三件好事练习最大的作用,其实还在于转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。正如赵昱鲲所说的,我们每个人都有负面偏差,总会不由自主地受到现实世界里的很多干扰,更加关注那些负面的消息,更别说是在现在这个特殊的“战疫”时期。过多关注于那些负面消息,会慢慢催生我们负面的思维方式,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往坏处想,从而忽视了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。所以,三件好事练习也是对我们大脑、对我们思维方式的一种训练,让我们慢慢学会换一个视角来思考问题,对同一件事,找到更加正面的解释,从而帮助我们排除消极事件的干扰,让我们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处理我们需要做的事情。刚开始,你有可能会一件好事都想不出来。没有关系,慢慢来,努力想一想,因为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当你每天做三件好事的练习,坚持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,也许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地转变。

 三、老师让我们每天记录三件好事,目的就是让我们要知足吗?

“三件好事”练习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积极情绪,特别是感恩这种积极情绪。感恩和我们通常所说的“知足”并完全不相同,它是一种复杂的、优雅的、道德的心理体验。感恩是人类特有的,是对自己拥有事物的一种欣赏和感激之情。在现在这个让人感到焦虑烦躁的时候,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缺什么,而对我们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视而不见。

我们可能会过分地担忧:不能去户外转转,没有足够的防护和药品,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、工作和未来是否有所保障……过分的担忧和焦虑会消耗我们的心理资源,让我们无法集中精力去行动起来,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。相反,当我们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时,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股暖流,体会到快乐、满足、意义和幸福。大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每天把值得感恩的事记录下来的人们,身体更健康,睡眠更充足,焦虑、抑郁和孤独感都会下降,也更感到满足和幸福。感恩之心的产生不容易,但它是可以培养的。“三件好事”练习就能培养我们感恩的能力,让我们转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,更多地关注我们“有什么”,而不是“缺什么;更多地关注他人,而不是自己。请在下一次做三件好事练习的时候,试着更有意识地感受一下内心深处的感恩吧!


文章部分来源: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